磁悬浮魔毯
发布时间: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问天实验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在太空中,问天实验舱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柔性太阳翼完成二次展开,整个交会过程历时约13小时。
问天实验舱的成功交会,是国内众多学科领域最前沿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综合体现。其中,问天实验舱所携带的柔性太阳翼在轨成功展开,是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
这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大的柔性太阳翼,双翼全部展开后可达55米,刷新了我国航天器在轨使用太阳帆板的纪录。太阳翼只比衣服硬一点,而且采用了双轴控制,在舱体姿态不做调整的情况下,就能随时调整朝向,可以双自由度跟踪太阳,每天平均发电量超过430千瓦,使问天实验舱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发电站”,为组合体源源不断地供电送能。
此次“问天”实验舱任务中,现任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的宋爱国教授及其博士团队,负责参与研制了柔性太阳翼推拉杆的推拉力测量传感器与测量仪器,为柔性太阳翼在轨成功展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PROFILE
宋爱国 教授
增广智能
首席科学家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曾任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 现任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多年来,宋教授带领其专业团队多次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在2022年4月16日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团队研制了空间站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传感器与测量设备,完成航天员在轨指捏力、手握力、推拉力、手部多维力和足部多维力等精准测量,获取微重力环境下人的操作力和生物力学等重要测量数据,有力支撑了我国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典型姿态下操作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为国内力触觉领域的领军人物,宋爱国教授同时担任增广智能的首席科学顾问,为增广智能在精密力量控制技术的研发创新过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技术支持。2018年,技术团队共同研发出了国内领先的SoftForce®精密力控技术,创造了±0.01N的业界目前最高力量控制精度,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开辟出独有的基础前沿控制技术路线并不断积累延伸。
目前,该项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精密力量控制技术已经迭代升级至2.0版本,实现了执行器运动过程中的柔顺力量控制、实时力反馈、以及高速运动下恒定出力无过冲,使执行器的运动模式更智能、更精细,从而提升精密零部件生产良率和高检测通过率。
以增广智能推出的一系列精密力控型硬件执行器为载体,SoftForce ®2.0精密力控技术正广泛应用于3C电子、半导体、汽车、医疗、锂电、航天军工等对精密制造要求越来越高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新智能产品、新材料、新技术载体及其核心元器件的精细装配、压装贴合、柔性抛光、精密检测等核心工艺,帮助集成商及终端用户提供多元化、切实可行的精密力控解决方案。
增广智能在力量控制和力触觉的机械机构、算法、控制、驱动与仿生等多维度的研究从未停止。2022年3月,增广智能与宋爱国教授及其博士科研团队共同突破了一项精密力控技术上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柔性仿人执行器,实现了在没有力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能实施高灵敏度的力量控制,消除摩擦力影响的同时可兼容大出力和小出力。这项面向未来的技术为元宇宙、遥操作等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力量控制执行的可行性。
(SoftForce ® 精密力控夹爪在3C电子产线上的应用)
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创出新高度,让每一次的火箭发射升空都成了令人期待的事情。科技的创新突破势必促使中国的工业、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而精密力量控制技术在国内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探索和应用空间广阔。增广智能将立足已有的原创性技术优势,融合企业和学术科研力量,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更广泛、创新的精密力量控制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智”造。
过冲?不存在的!SoftForce®2.0精密力控,执行器界的“六边形战士”
☞点击阅读
RM力控黑科技新突破!力控性能直逼人手
☞点击阅读
高兼容 易驱控 | 增广智能获颁“中国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最佳适配奖”
☞点击阅读
应用边界再度拓宽!RM增广精密力控智能执行器全线升级
☞点击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增广智能最新资讯。